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红色地名名录>详细内容

晋中市太谷区红色地名名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1 阅读: 【字体:
序号名称位置形成时间简    介类别
1太谷区烈士陵园侯城乡
庞家庄村
2014年    太谷区烈士陵园位于城南11公里处的侯城乡庞家庄村境内,占地面积5亩,由门楼、太谷区英烈纪念碑、英烈纪念亭、纪念广场,46座烈士墓和纪念长廊组成。
    2013年,太谷县民政局与自愿移交政府管理的和无亲属的46座零散烈士墓签订了移交政府管理协议,并筹建烈士陵园,实施集中管理,烈士陵园于2015年9月竣工,由门楼、英烈纪念碑、英烈纪念亭、纪念广场和53座烈士墓组成的烈士纪念设施。2016年对烈士陵园进行扩建,增建纪念长廊和烈士纪念馆。
    太谷区烈士陵园的53座烈士墓,包括抗日英雄白震民、胡大昌、温廷喜烈士墓和建国后为国捐躯的常冬青、郝学军、张颖、杜晓晔、孙新尧、褚志刚、韩国梁、杜江涛等烈士的烈士墓。
人物纪念地
2西苑英烈纪念碑太谷城区西苑公园东北部1998年   太谷乃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为太行山根据地的重要门户,周恩来誉之为动员民众抗日模范县。解放战争时期县独立营战绩显著被晋冀鲁豫军区太行第二军分区分别通令表彰为模范独立营和晋中游击战争之旗帜。民兵斗争威震敌胆,名传太行。太谷军民全力支前,积极参战,为晋中战役的彻底胜利和太原的解放建立了卓越功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数以千计的英烈为解放太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无愧为中国共产党哺育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后人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楷模。1998年,为纪念解放太谷50周年,太谷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捐款建立此碑。
   太谷英烈纪念碑,由碑、保护亭、广场、假山组成,位于太谷城区西苑公园东北部,于1998年4月筹建,1998年7月13日(太谷解放五十周年纪念日)投入使用,投资15.2万元。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1个,面积20平方米,主管单位是太谷区人民政府。2013年6月,针对英烈纪念碑年久失修,碑体上被乱涂乱画、清风亭损坏的现状,对纪念碑进行了翻新,设置保护栏,并对清风亭进行了维修。
人物纪念地
3马定夫烈士陵园侯城乡
马定夫村
1964年7月    1943年7月22日,太谷县六区区政府为答谢劳苦功高的三十团官兵,千余名干部、群众在枫子岭集会。晚上,军民联欢,群众演出了文艺节目,慰问军队,庆祝保卫夏收任务的胜利完成。附近十里八乡的群众也赶来观看。这时,龟缩在黄卦炮台的日军,纠集伪军共二百余人,偷偷出发到南山一带“扫荡”。7月23日凌晨4时,日军逼近枫子岭村占领了东南面的山头,依山设了三道防线,严密包围了枫子岭。群众关心部队,希望乘机撤出,免受损失;而马定夫和三十团指战员想到的是如何保护群众不受任何损失。马政委命令部队紧急结合,同时派人通知区干部组织群众迅速转移。他给部队动员时说:“敌人占领了东面头,我们要坚决冲上去,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绝不能让日伪伤害一个群众,抢走一粒粮食。”
    接着,马政委作了部署:区干部和民兵组织保卫群众转移,区部担任警戒,监视沟里增援的敌人,三十团负责阻击敌人。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马政委身先士卒,亲自带领战士们三次冲杀,与日伪白刃格斗。在激战中,他腹部受重伤,还忍痛继续指挥作战。经过3小时激战,消灭日伪一个排,在三十团的掩护下,群众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受人民爱戴的马政委等12名同志却英勇地牺牲了。
    闻此消息,太谷、榆社等地青年纷纷要求参军,为烈士复仇。一个月内报名参加者达200余人,太行二分区正式组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
    1964年7月,太谷县委、县人委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修建烈士墓群,并将马定夫的牺牲地枫子岭村改名为“马定夫村”。2008年4月,马定夫村自然村所在地侯城乡行政村白大石村更名为马定夫村。2017年,为纪念革命烈士,发展红色旅游,弘扬和培育青少年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侯城乡政府在马定夫村筹建马定夫烈士纪念馆。2019年7月,马定夫烈士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一座反映太谷县抗战史实的集教育、收藏、观光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同年9月24日,经太谷县人民政府批准,挂牌为太谷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2020年1月被晋中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晋中市国防教育基地。2021年,区委区政府对马定夫烈士纪念馆进行了提升打造,新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人物纪念地
4范村民兵纪念碑范村民兵纪念馆范村镇范村建于1998年、2021年    范村,是麻雀战的首创之地;范村民兵,是被刘伯承称为“野战民兵”的勇武之队。
    范村民兵纪念碑位于太谷县范村镇范村,距村北约500米的中山山坡上,是为纪念范村民兵而修建。
    范村民兵队伍于1940年建立,在太行二分区的领导和指挥下,多次配合太行二分区正规军28团、30团、41团、42团、43团等部队与日伪、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共参加战斗368次,屡建战功,曾多次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表彰,是全国民兵的一面旗帜。纪念碑建于1998年,建于边长8米的方形基座之上,以三枪鼎立为主题,钢筋水泥结构,通高11米,基座正南存石碑4通,北面为烈士纪念碑,上书烈士的英名。纪念碑周围不远处有完整和不完整的碉堡群数处,依稀可见当年战争的痕迹。
   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刻缅怀民兵先烈、弘扬民兵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处,范村镇党委、政府在原纪念馆、纪念碑旧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布置,打造了专门以民兵为主题的纪念馆,持续提升了“范村民兵”历史和文化影响力。纪念馆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缅怀范村民兵先烈,陈列了范村民兵地下军名单、民兵优秀代表、全体民兵成员以及抗战期间牺牲的5名烈士。第二展厅为太行民兵展厅,用详细的史料概述了太行地区民兵发展的三个阶段、民兵战斗故事以及太行民兵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三方面贡献。第三展厅为范村民兵展厅,以大事记形式介绍范村民兵的发展历程、范村民兵传奇战斗故事、“麻雀战”的由来等内容,延伸介绍了太谷民兵在抗战期间和建国后的卓越成绩。
人物纪念地
5杜润生故居阳邑乡2018年重修    杜润生旧居占地2.9亩,建筑面积952.7平方米,主要包括老宅院、九号院、润物院三部分,集中展示杜老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厚重的“三农”改革思想。主要建设陈列展览、放映厅、管理用房等内容。重现了杜润生各种生活场景及陈设,以叙事方式展示其成长史,以及耕读传家的家风和历史贡献,体现了杜润生“秉公端正、经术渊醇、体用兼备”的珍贵品质,以传承其精神为切入点,提升农谷软实力。人物纪念地
6窑子头村阳邑乡1940年    1940年6月,太谷县委、县政府驻地迁至窑子头村南庄,扎根开展根据地建设,进行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使根据地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发动群众,扩大地方武装,反扫荡、反维持、反“蚕食”,武装打击日伪,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942年冬天,长畛村成为同蒲支队的驻扎地,同蒲支队也叫八路军西线交通队,之所以成立同蒲支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1940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原来从太行区经太岳、渑池、西安通向延安的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交通线随之被破坏而中断。为了恢复交通线,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重新开辟出从太行二分区经晋绥根据地通向延安的西线地下交通线和从安阳经冀鲁豫根据地到山东、华中根据地的南线地下交通线。长畛村就是这条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新建起的从太行二分区经晋绥根据地通向延安的交通线的“心脏”所在,长畛村自然也成为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红色驿站”。
    八路军前方总部后勤部派八路军兵站第六分站,及其所属一个派出所,三个交通站和一个步兵连来到太谷,以太谷南山为基地,开辟过同蒲线,太汾公路到延安的交通线。专门从事地下交通和武装护送活动,对外称祁太游击队,驻在南山根据地的中、西北岭村,站长为杨毓贤,祁太队队长为张同生。1942年冬,该队调回八路军前方总部,留下部分骨干由太行二分区重新组建了一支新的交通队,称“同蒲支队”,支队政委史存桢,队长要进之,副队长王立岗,下设两个中队、一个工作队,驻地移到长畛,继续在这条交通线上活动,这支交通队一直活动到1945年日本投降。
    在此期间,他们配合县委打击日伪,建立交通网点,几年中安全护送350多人次,其中有陈毅、彭德怀、刘伯承等十多名高级将领、五十多名国际友人和近百名日本俘虏,以及炮兵团、抗大学员、干部家属、残废军人等,还护送了大批到延安参加整风和准备参加“七大”的党政领导干部.1943年,同蒲支队获中共中央嘉奖。支队政委史存祯及张同生等十几人在执行任务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事件纪念地
7太谷铭贤学校党小组旧址水秀镇1925年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太谷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铭贤学校成为马列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1925年1月,该校学生张惟琛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太谷县第一名党员。
    1925年5月,英国巡捕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针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了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太谷,共产党员张惟琛以所在铭贤学校为主阵地,团结一批青年学生成立学生自治会,创办《锐锋》期刊,发动学校停课一周,并联合各城乡小学的教师开展游行示威、宣传、演讲、演戏、募捐等活动,向城乡各界揭露五卅惨案的真相,号召一致援助受难同胞。
    6月25日,张惟琛赴太原参加了省城市民声援五卅惨案大会,通过傅懋功(彭真)与太原中共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发生联系。回校后即介绍赵振鑫(品三)、郝金和入党,建立了晋中市第一个共产党小组——中国共产党太谷铭贤学校小组(简称中共太谷铭贤小组),由张惟琛任组长。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与赵振鑫(品三)、郝金和组建了太谷铭贤学校国民党支部,中共太谷铭贤小组成员均以国民党左派身份开展各项工作。1926年3月,中共太谷铭贤学校小组又发展进步学生张卿云、梁宝森入党,党员发展到5人。6月,根据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指示,中共太谷铭贤学校小组改建为中共太谷支部,张惟琛任书记,郝金和、赵振鑫(品三)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他们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声援北伐战争,积极发动群众。大革命失败后,铭贤学校党员遵照省委指示,迅速隐蔽,活动转入低潮。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员陆续被迫离开太谷,党组织关系中断。1929年7月,中共太原市委派人来太谷重新建党,1930年8月,成立中共铭贤学校特别支部。翌年1月,特支主要干部调走,党的组织再度中断,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中共太谷铭贤小组旧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铭贤学校旧址崇圣楼东院的中部,长14.6米,宽9.8米,面积143.18平方米。坐南朝北,面宽5间,进深5椽6檩,前出廊式构架,双坡硬山顶,屋面灰瓦覆盖,明间前后檐辟门,次间、梢间设六角形窗,后墙新辟门窗。明间两侧砌内墙与次间分隔。室内辟为红色革命展厅。
    2021年5月28日,中共太谷铭贤学校支部旧址纪念馆(太谷铭贤学校党小组旧址)举行揭牌仪式。
事件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