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平遥县红色地名名录
序号 | 名称 | 位置 | 形成时间 | 简介 | 类别 | 备注 |
1 | 中共平遥县第一个支部成立地 | 平遥县城内旗杆街14号 | 1927年6月 | 中共平遥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位于平遥城内旗杆街14号,占地面积260.4平方米。1927年5月底,李舜琴、阎林民夫妇等人在平遥城内旗杆街6号(现14号)西小间内,召开平遥县第一次中共党员会议。会上,李舜琴传达了省委党建的指示,并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平遥县党支部正式成立。中共平遥县党支部的成立,标志着平遥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2 | 北营女子学校旧址 | 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康乐路 | 1927年 | 北营女子学校旧址原是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的南庙观音堂,位于本村的康乐路。1927年北营村在位于康乐路的南庙观音堂创办起全县第一所农村女子学校,教师由胡兰英担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冲破重重压力,招得20余名学生。后来邻村的女子也多有进入女校读书者。北营女子学校的诞生,使女子冲破数千年的封建束缚,享受与男子平等的读书权利。在平遥教育史上记下了浓重的一笔。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3 | 中共平遥县第一个农村党小组旧址 | 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育英街2号 | 1934年 | 洪善镇北营村为中国共产党在平遥县建立农村党组织最早的村庄。本村的北庙,位于育英街2号,是平遥县第一个农村党小组的创建地。1935年9月,在平遥长寿村和北营村两级学校任校长的任行健、教师梁学岸和朱指南与中共山西省工委取得联系,恢复了组织关系,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北营、长寿两级小学联合党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平遥农村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农村确立开辟了道路。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4 | 中共平遥中学党支部旧址 | 平遥县城内小察院街路北7号(原平遥中学) | 1935年3月 | 平遥县城内小察院街路北7号(原平遥中学),平遥中学第一个党支部也在此创建。现今,平遥中学已经搬迁,此处开发为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成为旅游景点,建筑占地面积50亩。为了加强对平遥学生抗日爱国运动的领导,1934年秋,中共太原地下党派张健到平遥中学上学,在学生中发展党员,于1935年3月建立了中共平遥中学支部,隶属太原地下党领导。9月,学校教师王一夫建立了平遥中学又一个党支部,隶属中共山西省工委领导。在党员的带动下,平遥中学学生爱国运动蓬勃兴起,平遥中学当时成为平遥县的革命摇篮。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5 | 中共平遥区委成立地 | 平遥县北马道街8号 | 1938年8月 | 中共平遥区委成立地位于平遥县北马道街8号,占地面积425平方米。1936年5月,中共山西省工委特派员张永青来平遥考察工作,认为平遥的党组织受“左”的影响不深,党的群众基础深厚,中共平遥区委成立的条件成熟。于是,召开了中共平遥区委成立会议。中共平遥区委上属省工委领导,下辖平遥中学党支部和北营、长寿学校联合党小组,同时指导汾阳等地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具有中心县委的职能。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6 | 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平遥分会 | 平遥县照壁南街20号 | 1937年2月 | 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平遥分会旧址位于平遥县城内照壁南街20号,占地面积416.12平方米,它是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组织。1936年10月,山西省牺盟会派村政协助员来平遥开展工作,发展牺盟会员。1937年2月,在平遥县城内照壁南街20号召开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平遥分会成立会议。根据省工委用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去发动抗日力量,开展抗日斗争的精神和指示,积极发展牺盟会员,同时,建立各区、村基层牺盟分会,创办了《平遥牺盟三日刊》,成立了300人的平遥牺盟抗日游击队。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7 | 邓小平扩军旧址 | 平遥县岳壁乡梁村正阳街西一巷17号 | 1937年 | 邓小平扩军旧址位于平遥县岳壁乡梁村正阳街西一巷17号,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从太行山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等分兵进攻山西。鱼市,总部派既讲政治又懂军事的邓小平率由宣传、民运工作人员和随营学校学员组成的小分队前去开辟工作。12月12日,由邓小平派出的八路军地方工作团来到距平遥县城5公里的梁村、东泉一带,开展扩军工作。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激发了广大村民的抗战热情,短短一个多月就征兵100多人,加上原来的平遥游击队,队伍扩充到500多人。这支队伍于年底转移到汾阳三泉镇,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编入八路军特务团和晋西游击队,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线。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8 | 国共古城保卫战旧址 | 平遥县上东门城墙 | 1938年 | 在平遥东城墙魁星楼和人和门之间,有一个长度为29.5米的缺口和多个弹痕,这是1938年日军攻占平遥城时留下的遗迹。1938年2月13日,日军第二十师团在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的督战下,从祁县出发入侵平遥,下午4时左右,日军重炮轰开东南隅城墙,从缺口蜂拥而入。日军入城后,撬门砸户,见人就杀。1000多军民惨遭日军杀害。至今,城墙上日军炮轰留下的弹痕仍清晰可见。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9 | 二·一三(后街)惨案发生地 | 平遥县南城后街 | 1938年2月 | 二·一三(后街)惨案发生在平遥县城城墙东南角后街,整条街长200米,宽4米。1938年2月13日,日军从平遥东南角攻进城后发现守城军民退进后街,便跟随追击。日军从后街的东头追到西头,毫无所获,恼羞成怒,报复性地开始逐户撬门砸宅搜查,只要见到青壮年男人,便怀疑是伪装起来的军人,刀刺枪杀,连同阻挡者一个也不放过。不到200米长的后街,短时间几乎家家血溅四壁,院院尸体横躺,哭声震天。近百条性命顷刻变成了日军的刀下鬼。后街,成了日军暴行的杀人场。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10 | 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 平遥县东泉镇彭坡头村 | 1938年4月 | 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于平遥县东泉镇彭坡头村,占地面积797.44平方米。1938年2月13日,日军侵占了平遥城,又占据了同蒲铁路沿线的村庄,平遥县秩序混乱。山西省第三行政区行政主任公署派民主人士梁济民任平遥县抗日县长,驻曹壁村开始筹建抗日民主政府,经过一个多月,工作进展不大。4月初以牺公联委的名义在距平遥县城东南40多里的东泉镇彭坡头村建立了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归山西省第三行政区行政主任公署领导。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11 | 中国共产党平遥县委员会成立地 | 平遥县岳壁乡原家庄村49号(现梁坡底村原家庄小组) | 1939年1月 | 中国共产党平遥县委员会成立地位于平遥县岳壁乡原家庄村49号,占地面积406.35平方米。中共太岳特委为了便于在平遥有组织地开展工作,1939年1月,在距平遥县城东南15公里的岳壁乡原家庄村成立中国共产党平遥县委员会。县委公开名义是新华日报社分销处,属太岳特委领导。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12 | 下神南军械所旧址 | 平遥县卜宜乡下神南村前头街39号(现神南村下神南小组) | 1938年 | 下神南军械所位于平遥县卜宜乡下神南村前头街39号,占地面积822.12平方米。1938年日军侵占平遥后,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抗击日军,10月,在县城南25公里处的抗日根据地下神南村郭大刚拳师(当时房主)院内秘密开设兵工厂(又称军械所)。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后,军械所生产的各种武器还发挥着攻打阎军的任务,一直到平遥解放,下神南军械所生产的武器才完成了它的使命。 |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 | |
13 | 平介抗日政府英烈殉难处 | 平遥县小南门外以西环城公园内 | 1942年8月(农历) | 平介县抗日政府要员殉难处位于平遥县小南门外以西环城公园,距城墙100米,风景优美,环境秀丽。1942年农历8月11日夜,日军宪兵队把薛佑之,以及教育科长刘堃甫、民政副科长米汉山等平介县区干部10多人,带至县城南门外的冀祖英菜园里的一眼井台上,用钢刀一一砍死,身首分离,扔进井内,惨不忍睹。冀祖英这块菜园地先由南城村建设队占用,后因平遥古城环境整治,南城村建设队搬迁,由平遥县园林局将此地一带绿化成环城公园,原先的水井被填,尚未探明。薛佑之及刘堃甫颅骨至今仍埋在这口井里。 | 纪念地 | |
14 | 刘少奇路居地 | 平遥县杜家庄乡仁庄村西郭家街24号 | 1942年11月 | 杜家庄乡仁庄村位于平遥县城西北25公里,村西郭家街24号曾是村民郭川福家,现由村民王加亮翻修居住。当时的该院街门东向临街,院西墙靠道,有北房四间,南房三间。抗战时期,刘少奇同志路经任庄村,曾在此院南房的西小间里下榻。1942年11月,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奉中央指示,由华中经太岳、晋绥地下交通线回延安,路过平遥、平介县时,在仁庄村休息。由于我党的工作在这里有较巩固的群众基础,所以平介一带群众暗暗誉称仁庄是“小延安”。刘少奇在成克带领的精干小股武装人员护送下通过了太汾公路封锁线,由晋绥三分区部队护送一直向汾阳边山疾驰前往兴县,到达了目的地兴县崖头村。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15 | 药王庙惨案遗址 | 平遥县北门外 | 1944年8月 | 1944年8月,平遥日伪人员全部武装把被俘在押的平遥抗日游击大队宣教干事黄廷廉等9名抗日干部、军人,五花大绑起来,说是要送到太原当劳工。这些抗日英雄们被押出北门,拐到药王庙西南这片荒碱滩上,被9个刽子手分别用钢刀砍杀。后来,未被砍死的黄廷廉、丁一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附近村庄,被群众搭救,其他7位同志全部牺牲。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现已开发为尧庙 |
16 | 梁奔前就义处 | 平遥县东泉镇千庄村三岔口小组上村街3号 | 1945年 | 1945年,日军突袭平遥县城东南30公里的东泉镇千庄村三岔口。抗日民族英雄梁奔前被日军残忍杀害在该村上村街3号正院的房顶上。1945年2月14日(农利大年初一),驻平遥偏城、原家庄日军和伪军包围了我抗日根据地三岔口村,县交通局梁奔前同志,为保护党的机密文件,掩护群众突围,不幸被俘。面对酷刑,梁奔前坚贞不屈,日军见审讯无果,将其在此院的房顶上用军刀劈死,年仅19岁的梁奔前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事业壮烈牺牲。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7 | 陈赓转战路居地旧址 | 平遥县东泉镇东泉村花园街北二巷8号 | 1946年4月 | 东泉镇东泉村位于平遥县东南15公里,是镇政府所在地。当年,陈赓曾带领部队在东泉村修整,居住在花园街北二巷8号刘永寿家。1945年上党战役结束后,陈赓率七七二团、二十五团来平遥修整,驻扎在东泉镇东泉村一带。其中陈赓、勤务人员及无线电报设施和一少部分部队在东泉镇东泉村刘永寿家驻扎半个多月,后陈赓带领部队离开,去执行新的任务。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18 | 晋中战役第一战——原家庄大捷 | 平遥县岳壁乡原家庄村(现梁坡底村原家庄小组) | 1948年 | 1948年6月上旬,我人民解放军拉开了晋中战役的序幕。华北野战军总指挥徐向前率前敌总指挥部来到平遥县一区仁义根据地,决定晋中战役首先以边沿山区的原家庄为突破口,打响第一枪。这次战斗我解放军攻克了原家庄村内的敌人据点,并俘虏敌营长,阎军亲训师独立营全军覆没,原家庄大捷拉开了晋中战役的序幕。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19 | 晋中战役第一战——原家庄大捷指挥部 | 平遥县东泉镇东泉村南神垴娘娘庙 | 1948年6月 | 原家庄位于孟山山脉之边山上,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带,距县城50华里,由平遥县岳壁乡管辖,1948年,我解放军在此打响了解放晋中战役第一枪。指挥部设在原家庄东北一公里的东泉镇东泉村南神垴娘娘庙,在这里能清楚地观察到敌我的战情,对指挥这场战斗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原家庄大捷拉开了晋中战役的序幕。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20 | 曹村伏击战架设电台处 | 平遥县双林寺鼓楼 | 1948年6月 | 曹村位于县城西7公里处。1948年,徐向前司令指挥所属部队与阎锡山部队在此打了一场伏击战。1948年6月,阎锡山的部队在晋中同蒲铁路沿线大肆抢掠小麦,以图备足军粮与共产党作最后的较量。徐向前总司令指挥军队切断平祁间的铁路,潜伏在介休的田堡、大甫村、平遥的桥头、杜村、曹村等,等待路过此地的阎军,并在与曹村相邻的桥头双林寺鼓楼架设电台,随时准备迎战。这场战斗将阎锡山的精兵强将全部歼灭,俘虏了副师长白玉崐、参谋长刘国祥等,缴获武器4000余件,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21 | 北营歼灭战旧址 | 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康乐路13号 | 1948年 | 在洪善镇北营村西南角好几家房屋背墙上,弹痕累累,见证着1948年发生在此的那场著名战役——北营歼灭战。1948年6月22日,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接到兵团指示:“阎军34军主力在平遥集结,40师企图由平遥北上,令13纵队在平遥、祁县间歼灭该敌。”下午4时我军向北营发起攻击。敌人经不起我军的猛烈攻击,蜂拥地向西南方向突围,在村外遭到我堵击军和追击军的沉重打击。此次战役共歼灭敌人5000多人,活捉了十九军少将代参谋长李又唐,击毙40师少副将师长辜和鸣。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22 | 下神南惨案旧址 | 平遥县卜宜乡下神南村 | 1938年 | 下神南惨案纪念地位于平遥县卜宜乡下神南村,距县城40华里,属平遥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村属后方革命根据地。1947年11月2日下午,阎军44师突袭下神南村,村里的100多名群众闻风来不及远逃,就近躲避到村北不远的卧式煤窑里。阎军在汉奸告密下,进村后直向煤窑方向行进,将塞入辣椒的柴草堆在煤窑口,随后点燃了柴草,且用风扇鼓风,呛人的火焰直冲煤窑深处,就这样整整熏了两个小时。待敌人退走后,躲在煤窑中的群众33人已丧生,占全村人口的13.2%。 |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 | |
23 | 中共平遥市委员会、平遥市民主政府旧址 | 平遥县书院街葫芦肚巷7号 | 明朝 | 中共平遥市委员会、平遥市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平遥县书院街葫芦肚巷7号,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原为雷任民故居。1948年8月1日,根据华北人民政府关于3万人以上的县城改市的规定,平遥城关区升级为平遥市(县级),成立了中共平遥市委员会、平遥市民主政府(与中共平遥县委、平遥县民主政府平级),地址位于书院街葫芦巷7号。市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市政府内设秘书、民政科、财粮科、文教科、工商科、建设科、下辖一至二十街。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
24 | 侯士敏故居 | 平遥县宁固镇营里村财源街11号 | 1895年 | 山西省平遥县宁固镇营里村财源街11号有一个两进院落,是我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侯士敏的故居。侯士敏,字捷奄,号成功。他很早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进步,是平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一人。1924年,侯士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山西省第一个党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平遥籍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党组织派侯士敏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工作,任营长,同年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时壮烈牺牲,年仅33岁。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仅剩一土墙 |
25 | 李舜琴故居 | 平遥县宁固镇净化村南正街66号 | 1902年 | 宁固镇净化村位于平遥县城西15公里汾河北岸,该村南正街66号是李舜琴的宅院。1902年李舜琴出生在此院的西房。李舜琴,原名李名正,字舜琴。1927年6月,李舜琴受中共山西省委委派回到平遥,组织发动,秘密进行建党活动,在其妻阎林民娘家创建了平遥县第一个党支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为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1979年4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
26 | 任行健故居 | 平遥县香乐乡香乐村东正街10号 | 1903年 | 山西省平遥县香乐乡香乐村,位于县城西20公里。该村西正街10号,是平遥县第一任中共党支部书记任行健同志的故居。任行健,又名际远、汝昌,17岁入县城第一高小读书,1921年考入太原第一师范。1923年经侯士敏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由李舜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平遥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期间在晋绥行署等处担任领导职务。解放后历任山西公学第一部主任等职。1956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1981年5月7日在北京逝世。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
27 | 侯外庐故居 | 平遥县香乐乡西王智村北大街27号 | 1903年2月 | 山西省平遥县香乐乡西王智村,位于县城西16公里。该村北大街27号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学和教育家侯外庐故居。侯外庐1903年2月6日出生于此地。1922年考入北京政法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次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进入40年代,陆续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书。粉碎“四人帮”后,侯外庐先后出版《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中国近代哲学史》等著作。1987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故居已不存在 |
28 | 冀云程故居 | 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西文明街5号 | 1910年 | 冀云程故居位于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西文明街5号。1910年冀云程出生于院子的东房,现原先的房子已被全部翻修。冀云程,原名冀步青,北营村人。1930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受组织派遣,回太原负责党的宣传工作,任《乡村小学教育周刊》主编。1936年3月2日,阎锡山军警包围周刊社,将其逮捕,面对敌人的高官厚禄和严刑毒打,他始终坚贞不屈。3月26日阎锡山军警将他押往太原大南门外刑场,被割下舌头英勇就义,年仅26岁。 | 烈士故居 | |
29 | 张健故居 | 平遥县岳壁乡尹回村南宁街12号 | 1913年 | 张健故居位于平遥县岳壁乡尹回村南宁街12号,旁临尹回水库,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张健1913年生,1932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受党组织委派,到平遥中学发展党员,领导学生抗日运动。1942年,日本鬼子到处搜捕张健及其家属,他不得不携妻带子到沁源一带参加决死纵队,并参加了晋西事变和百团大战。1945年5月,受太岳区党委委派回平遥任中共平遥县委书记,后兼任新九团政委。文革期间遭到了“四人帮”残酷的迫害,1977年3月病逝。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
30 | 朱宝善、朱指南旧居 | 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东兴街22号 | 1904年 | 洪善镇北营村东兴街22号,是革命烈士朱宝善和堂弟朱指南曾住过的院落。朱宝善原名朱昌蔚,1904年出生于此。1929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同年由郝德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与冀云程等人一同前往张家口参加吉鸿昌部的抗日同盟军,在政治部工作。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大扫荡,朱宝善在一次袭扰中牺牲。“反扫荡”结束后,其遗体葬于河北省白求恩烈士陵园。 朱指南,又名朱向离,化名林琳、张文成。1911年出生于此。1932年经老乡介绍,加入“反帝大同盟”,次年4月转为中共党员。1941年太岳军区党委派其前往临汾情报站,任支部书记,化名张文成。1949年朱指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七八师政治部主任,南下成都。1950年1月受命赴京报到,准备出任驻外国武官。2月5日,朱指南启程回成都,途中突遭国民党残匪阻击,被剖腹杀害,牺牲时不满39岁。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
31 | 胡亦民故居 | 平遥县东泉镇东泉村花春堡南巷8号 | 1917年 | 胡亦民故居位于平遥县东泉镇东泉村花春堡南巷8号,占地面积715.2平方米。1917年8月,胡亦民出生在此院。1935年7月,在王一夫老师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秘密建立平遥中学第二个党支部,胡亦民任支部书记。1945年,胡亦民奉命赴东北地区转入地方党政工作。1991年;离休,2010年去世。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
32 | 梁奔前故居 | 平遥县襄垣乡襄垣村郝家街26号 | 1925年 | 襄垣乡襄垣村郝家街26号,是抗日民族英雄梁奔前的出生地。她梁奔前出生于1925年,父亲叫梁元茂,是1927年的老共产党员,“九一八事变”后,在父亲的支持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4月,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梁奔前的家成了他父亲与抗日政府传递情报、布置任务的联络点,她常常帮助父亲站岗放哨。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日本扫荡抗日根据地三岔口村时,在此工作的梁奔前因保护群众被日军抓捕,因拒不交代共产党机密情况,被日军严刑拷打后杀害。 | 烈士故居 | 仅剩一侧墙 |
33 | 雷任民故居 | 平遥县书院街葫芦肚巷7号 | 1909年 | 雷任民,男,1909年生,平遥县城里人。1928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在读书时期担任法学院共青团支委。1931年9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入狱,1933年刑满出狱。1937年加入共产党。1948年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任民政部副部长。1979年至1983年,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1983年至198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革命领导人故居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34 | 平遥县抗日烈士纪念碑 | 平遥县东泉镇东泉村村北大道东侧 | 1980年 | 平遥县东泉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平遥县东泉镇东泉村村北大道东侧,占地面积71.80平方米。1938年2月日军侵占平遥城后,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奋力抗战,许多抗日人员英勇牺牲。1940年,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为纪念抗战三年光荣殉国的各位烈士,在平遥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的常山寺予以立碑:碑身高1.8米,宽0.6米,纪念亭正面为碑的序文,背面有32位烈士的简历。1991年,此纪念碑被列为县级纪念建筑物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纪念设施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35 | 梁奔前烈士墓 | 平遥县东泉镇千庄村三岔口小组 | 1964年4月 | 梁奔前烈士墓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南30公里的东泉镇千庄村三岔口小组东北孟山山麓的山坡上。1945年2月14日,日寇突然袭击我抗日根据地,三岔口村被包围,县交通局梁奔前同志为保护党的机密文件,掩护群众突围,不幸被俘,2月16日被日军残忍杀害。1964年,中共平遥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将年久失修的梁奔前烈士坟墓从三岔口的石堰底移葬该处,并树立碑文。墓前碑上刻有“梁奔前烈士墓”六个大字。1982年,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拨专款将墓碑进行了整修。1996年,修筑了外面的亭子和台阶。 | 纪念设施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36 | 南官地烈士陵园 | 平遥县香乐乡南官地村村北 | 1966年4月 | 南官地烈士陵园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20公里的南官地村村北,占地面积4408平方米。1947年,陈赓将军率部队与阎军赵承绶部展开了激烈的汾孝战役。战斗结束后,我军牺牲的77位烈士的遗体,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先被分散葬于本村的护村堰下。1966年4月,由县民政局拨款,重新将这些烈士集中埋葬并建立了烈士陵园。平遥县民政局为烈士陵园立碑题词,碑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阴刻有毛主席语录,并附有在汾孝战役之中战斗牺牲的77位革命先烈名单。2010年4月平遥县民政局又将烈士陵园修筑了围墙。2017年从朱坑乡北汪湛迁入22具烈士遗骸,从其它处迁入5具。 | 纪念设施 | 县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单位 |
37 | 东游驾红色展览馆 | 平遥县南政乡东游驾村 | 1942年 |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9年该村依托自身条件,建设了以“战争年代的东游驾人”“红色交通线上的东游驾”“刘少奇回延安留迹东游驾”“南下支队东游驾之战”四个内容,组成了东游驾红色展览馆。 东游驾红色展览馆位于东游驾村中,占地面积290平方米,广泛搜集了东游驾英雄人物的历史事迹,陈列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原始实物和历史图片。展馆内展示了抗战时期平遥红色交通线上刘少奇回延安,我村游击队员护送的过程和薄一波,安子文,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干部通过我村的历史;展现了王震司令员率领南下支队突破南同蒲铁路的战斗情景。这些战况载入了八路军战史《一二O师征战实录》,并见于王守道的《忆南征》《王恩茂日记》《黎原回忆录》《彭清云回忆录》《火攻》等诸文献。 | 纪念设施 | |
38 | 晋中战役博物馆 | 平遥县孟山乡武家山村(现为东泉镇石圐圙村武家山小组) | 1948年 | 晋中战役博物馆位于平遥县孟山乡武家山村(现为东泉镇石圐圙村武家山小组),距平遥古城50多公里,与祁县、武乡两县接壤。东距208国道及平榆高速武乡分水岭出口3.5公里。1948年发起的晋中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党中央毛主席给予高度评价。晋中战役平遥既是战役的开始地,也是战役的主战场,因武家山村紧邻古代的晋冀官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徐向前司令员在战役初期便把指挥所设在了这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徐向前晋中战役指挥所旧址,现保存完好,已经被平遥县党史及文物部门登记在册,列入红色遗址保护名录,并进行了布展,现已具备实地参观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条件。 | 纪念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