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素心暖暖 温润流浪者生命的寒冬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1 阅读: 【字体:

——最美基层民政人  救助站孔令丽


90db784c253e4a5d842cecb8418805a8.jpg3d1fd083d4f546ec8970b4056c7b4dd7.jpgc4979020957340cb9fffeb513eb675a7.jpg6f73126c6a98479c81009100f5afae83.jpg


北方冬天干冷凌厉,晋中市救助管理站内却是暖意融融。2017年即将落下帷幕之际,在与亲人失散13年之后,流浪乞讨人员、河南周口市的张某,终于在这里等到了专程前来接他回家的哥哥和妹妹。目睹着这一幕令人动容的团圆场景,晋中市救助管理站孔令丽眼眸湿润了,但脸上却荡开欣慰的笑容。

入职民政系统21年,专业从事救助工作17年,孔令丽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路上行色匆匆,相聚和分离每天都在演绎,付出和收获每天都在轮回,她不一定能准确地计数张某是她和同事们救助并寻亲成功的第几个人,但会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在第一时间送到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身边”,这是救助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她朴素的初心所在。

救助工作是平凡的,但它让人经历的却总是不平常的事件;救助工作者都是普通人,如你如我一般,但他们却要吞得下委屈撑得大格局。救助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常常浪迹街头陌野,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救助工作者便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沿着流浪者的足迹主动为他们提供生活救助、心理救助、医疗救助,帮助他们回归主流人群。

救助工作者是受助者的“保护神”,按人之常情理应受到善待,但受助对象的特殊性却常常使他们被不近人情地“虐待”。2016年冬,晋中市救助管理站救来一名40多岁的女性精神病患者。入站登记时,该女子就自言自语,打人骂人。几番交流之后,孔令丽只能通过她支离破碎的语言获得有限的信息:她叫雷某,老家四川。既然救了,就要给她治病,在救助站站长白江峰的安排下,孔令丽与另一名女同事护送雷某前往太谷县精神病院就诊。谁承想,刚刚到了医院门口,雷某病情突然发作,抡起自己的围巾抽打两名救助工作者,同时还手脚并用又踢又挠。猝不及防的袭击,惊得孔令丽一声冷寒,恐惧从头顶沁入,传到全身百骸。但对方是病人,又是救助对象,“能扔下她不管吗?不能!能还手吗?更不能!那么,该怎么办?”孔令丽紧急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迅速回过神来。她默默地忍受着伤痛,勇敢地伸出双手握住雷某狂舞的拳头,用温言软语轻轻安抚,直到对方情绪渐趋平静,才入住医院。几天后,雷某有点清醒了,看着孔令丽手上被她抓挠得伤痕,歉疚地说:“你比我的儿女们对我好。”那一刻雷某的心扉打开了,原来,她从四川嫁到了山西某县,育有一儿一女,因为这种特殊的病遭到丈夫及孩子们的嫌弃,她一犯病就到处乱跑,家人也乐得清静不愿找她。后来,晋中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按图索骥把雷某送回了本该属于她的家,并通过驻站心理咨询师解开雷某家人的心结,感化他们用“爱”来接纳雷某。

正如救助雷某一样,孔令丽一天又一天奔走着,搜寻着,救助着,抚慰着……因为苦过,累过,痛过,哭过,笑过,每一次的救助都让她刻骨铭心。在这些经历中,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用微笑善待每一次遇见。

救助工作有时会有很高的风险,要做好它,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强大的心灵。有一天,某区人民医院给晋中市救助站打来电话称,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连日来蜷缩在该院门口,既不愿走也不愿跟人说话,又脏又臭,没人搭理。孔令丽和同事们闻讯赶到时,只见面前的老人满头满脸都是破烂后愈合的伤疤,整个人虚弱不已,扶也扶不起,坐也坐不直。医生粗略检查后说,老人的状态可能是饥饿所致。接老人回站时,孔令丽和同事们赤着双手用力端起他好不容易才安顿在车上。但是,住下后,老人死活不想吃东西,喂啥吐啥,直冲冲喷得孔令丽满身都是。无奈之下,大家再把老人拉回该医院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才发现原来他患的是艾滋病。这个消息在孔令丽头脑中炸响,令她全身僵直,后怕至极——救人时,没戴手套;喂饭时,被吐了满身……万一被传染上,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许多个夜晚孔令丽都是在与传染病搏斗的恶梦中被惊醒,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一次又一次下定决心,准备辞职不干了;然而,在一次又一次无助颓然之后,总会有更大的力量推动着她深入思考:救助工作,总得有人干;流浪者,总得有人救。你不想干,我不想干,谁来干?转念再想,哪有一个职业能像这份工作一样让人深刻领悟人生,让人这么快就能学会付出,学会成长,学会看淡……

也就是从那时起,孔令丽下定决心考取了社会工作师中级证书、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为了救助别人,也为救赎自己。

当职业认识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再来翻看那些经历,已不再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不再是一串惆怅的叹息,现在的她能够微笑着忆起,便是对这份职业的无怨无悔。

看过了太多的辛酸、无助、凄凉、期盼,孔令丽在救助工作的责任中,灌注进满满的爱与担当,往往能在弱势群体望穿秋水的期待中,送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欣喜。那一年,110指挥中心给晋中市救助站里送来一个生活无着、先后在太原榆次流浪的女孩儿。女孩儿年仅16岁,容貌秀丽,却脸色忧郁,不愿与人交流。孔令丽尊重她的沉默,但是会陪着她洗澡,给她换上干净的新衣裳,柔声细语地和她谈青少年热衷的话题,还主动叫她和其他滞站的受助人员一起唱歌做游戏。住了五天之后,当孔令丽给她端过可口的饭菜时,女孩悄悄递给她一个纸条,上面写着“阿姨,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那一刻,女孩儿放下了所有的防备,向她敞开了心扉。原来,女孩儿是灵石县人,生活在一个双亲全失,而又典型的贫困家庭。其父因刑事案被枪决,其母在她出生半年后离家出走。她从小就是和爷爷、奶奶,以及一个因残疾而未成家的叔叔一起生活。一家四口三代同堂,拥挤在一个只有40多平方米的小家里,全部的生活来源就是爷爷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外加300元低保金。女孩日渐长大,爷奶逐渐病老。初二那一年,女孩辍学后,到榆次、太原打工,但因为年龄小知识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此,便流落街头,被送到了救助站。了解到女孩儿的实际困境后,晋中市救助站及时联系了灵石县民政局、灵石县救助站,对女孩展开联合救助。孔令丽和站领导一起把女孩儿送回家后,一边根据民政政策帮助她解决家庭的困难问题,为她办理了特困孤儿补助,每月享受600元生活补贴,以保障其回归家庭后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一边帮助她重返校园,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根据她的爱好,把她送进当地的职业中学幼师专业。后来,这个女孩儿和孔令丽一直保持联系,时不时向她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而晋中市救助站一如既往地关注女孩的成长足迹,总是在她需要的第一时间及时送上温暖。

一次次成功的救助,一次次欣慰的叠加,使现在的孔令丽对救助工作满怀感恩:“就是这个事业,让我每天清晨都能迎着朝阳去工作,让我每天都能看到滚滚红尘中的悲欢离合。然后,以善良和纯净做人生的底色,以一颗明媚的心去笑对酸甜苦辣。一想到在尘世烟火中因为我的牵挂改变了成千上万流浪乞讨人员的境遇,心中便是满满的幸福。”

抚慰生命的荒芜,是救助工作者拼搏的动力。流浪乞讨人员离站回家时的每一次回眸,让孔令丽和她的同事们感觉到了每一次付出的价值。她用心收藏着这一点一滴的温暖,继而释放出更多的爱,让流浪者生命的冬天不再寒冷。